近期,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北京视频会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已经启动“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研究编制工作。未来五年,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提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降低碳排放,积极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
黄润秋表示,将结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期战略确定的气候、污染治理、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三大行动,进一步加强双方战略合作,推动科技交流,共同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有益的生态环境治理方案。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减少碳排放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近15年中国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截至2019年底,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8%。“十三五”期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了18.2%,已超额完成2030年森林碳汇目标。但从绝对数值看,依然与全球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未来仍需继续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引,推动我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2021年是保障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节点,在“碳中和”理念、“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推动下,对众多行业影响深远。
在固废产业链中,随着各地垃圾分类政策推广和新的固废法落地施行,固废产业链将维持当前的高景气度,细分领域机会凸显。根据有关规划,垃圾焚烧新增产能项目近两年密集落地,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拥有优质运营资产的行业龙头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有保障。
“十四五”期间生活垃圾分类将在全国普遍推行,前端垃圾收转环节及后端垃圾焚烧领域将持续受益。建议关注拥有环卫装备制造、环卫运营投资全产业链的环卫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具有较大垃圾焚烧产能增量的垃圾焚烧龙头公司。
在土壤修复子行业,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修复技术的持续升级及有关标准的逐步细化,治理资金来源、商业模式等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土壤修复行业门槛将快速提升,企业土壤修复技术的成熟度、专业度及产业化将是其竞争力的关键。
根据预测,未来环保行业将围绕着两条主线发展:一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二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吸收、碳补偿。以最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